哲学动态

期刊导读

浅析杉本博司作品中的哲学与美学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一、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

杉本博司是一位日本哲学家和艺术家,他的摄影作品兼具了哲学思想和艺术性。他的作品充满了禅思的意蕴,使人们在欣赏时可以获得难得的平静。很多人评价,杉本博司的作品在中西方文化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的描述十分贴切。杉本博司出生于日本,曾赴美留学,并在美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能够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中审视东方文明,也擅于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技术进行结合。他追求禅宗,并用艺术的手段进行呈现。在他的作品中,观者能够获得的不止艺术层面的美感,还有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以及领悟。毫不夸张地说,杉本博司是日本国宝级当代摄影艺术家,他站在现实的角度,通过相片尝试理解那遥远的历史和在这曾经真实存在的历史中生活过的每一个人。

二、杉本博司作品中的哲学思想

(一)时间与空间

杉本博司曾说:“我的艺术的主题是时间,摄影就像一架时间机器,是记录时间的,我也试图用摄影回答一个问题‘时间对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杉本博司带着对时间性的领悟开启了一系列创作。

《剧院》系列作品是杉本博司花四十年时间完成的创作。杉本博司架起大画幅相机,走访无数间电影院,从电影开场等到电影结束,从观众进场拍摄到曲终人散。杉本博司采用长曝光的手法拍摄一部电影的播放过程,他将时长达两小时之久的一部电影变成了底片上刺眼的白色矩形。整部电影的放映过程和时间的流逝全部被这一张薄薄的底片表现出来。在安静的影院中,人们忘记了时间,但杉本博司用镜头提醒我们,此刻的时间更为复杂交替,观众的时间在真实地流淌着,电影屏幕的进度条也在一刻不停地走向结尾。在相片中,电影屏幕呈现亮眼的白色,剧院的布置和久坐的观众则在暗处,明处暗处时间都在一刻不停地往前走。时间是流逝的,就像杉本博司镜头下的一部部电影一般,流淌过总会留下印记,时间与记忆或模糊,或苍白,但毫无疑问,是深刻的,就像那底片中最亮的一抹白。

《剧院》用长曝光的手法将电影的全部放映时间呈现在摄影作品上,《阴翳礼赞》则用同样的手法表述了蜡烛的一生。长曝光是杉本博司最常使用的拍摄手法,他曾说:“没有快门装置的人类之眼,必定只能够适应长时间曝光。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到临终躺在床上闭眼那刻止,人类眼睛的曝光就只有一次,照片也只有一张。” 杉本博司在《直到长出青苔》中将拍摄整根蜡烛燃尽全过程的底片,同样用烛光将底片中的蜡烛影像投射到墙壁上,他通过这一组装置作品表达人类在住所中点着灯火度过漫漫长夜的生活记忆,蜡烛的一生随着火焰的渐渐熄灭也走向了尽头,不停变幻而又短暂易逝,燃烧过程的全部形态都被记录在了相片中,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就像杉本博司在作品下方描述的那样“一夜之梦在记忆中重新唤醒”。蜡烛的一生被印在了这一张照片上、一面墙上,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杉本博司拍摄并投印蜡烛燃烧的全过程,或许正是想借此表述他脑海中的每个人的一生。当观者欣赏这组作品时,不止会惊叹于蜡烛不短不长的一生就这样被一张冲洗放大的相纸呈现出来,也会想到自己的一生,这便是杉本博司想通过这组作品带给人们的有关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杉本博司的另一作品《海景》也与时间相关。他曾解释道,为何对拍摄海景拥有浓厚的兴趣,这与其幼儿时期的记忆脱不了关系。杉本博司说:“他的记忆与大海共存。”但讲述过去并不意味着沉浸过去,作者在《今冥途》中提到,所谓艺术,不管在任何时代,都是创造新价值的行为,或者说,是无中生有的行为。在任何时候,时间可以作为题材,但不应是全部题材,面对时间,我们应该回溯它,正视它,再创造它,关于时间的艺术作品也理应如此。

杉本博司利用禅思,通过作品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剧院》《阴翳礼赞》还是《海景》,杉本博司都将自己的哲思融入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人们在观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时间与空间的强大力量。

(二)历史与现实

摄影不仅是对历史最真实的反映,也像是带领人们从现实走向历史的时光机,是现实世界的传送门。杉本博司镜头下的剧场,既是一个个独立的剧场,也是杉本博司想展现给观者的剧场。就像杉本博司在《直到长出青苔》中对剧场系列作品的解读一般,“相机总会记录,但没有记忆。”

上一篇:解读阿兰巴迪欧的电影作为哲学实验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