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综合新闻

科学体系和统一的哲学基础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3

科学大统一有多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一种是四种自然基本力的统一,一种是本文讨论的各门学科的统一。可以把科学哲学静态的广义等效原理和动态的广义转换原理解释为科学大统一的哲学基础,比如:物理学和数学在统一中诞生了物理数学或数学物理,物理学和化学、化学和数学在统一过程中分别诞生了物理化学或化学物理和化学数学或数学化学。哲学和经济学在统一中诞生经济哲学,哲学与艺术学和心理学在统一过程中分别诞生了艺术哲学和心理哲学。物理学、数学和哲学最基础性的“三大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统一性遵循了科学哲学融合性的合成原理或合成性的融合原理。

在物质与精神或存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上,可以把科学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物质或存在的科学,一种是精神或意识的科学,一种是物质和精神或存在和意识交叉或融合的科学。物质和精神或存在和意识科学在科学哲学的概念上存在对应性破缺的现象,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观认为,物质和存在能够离开精神和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和存在的独立性即是物质和存在的客观性;唯心主义者的哲学观认为,精神和意识能够离开物质和存在而独立存在,精神和意识的独立性即是精神和意识的主观性。即使从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观看来,没有纯粹客观性的人类认识和知识,认识的发生和知识的产生都离不开人类精神和意识的主观性或主体性。

认识和知识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或客体性,认识和知识的方式具有主观性或主体性。认识和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科学哲学的可分割原理或可分离原理,物质的存在性不依赖人的精神和意识;认识和知识的主观性符合科学哲学的不可分割原理或不可分离原理,精神和意识的存在性依赖于大脑形态的物质。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了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悖论关系。当把无意义定义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把有意义定义为事物的主观属性时,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悖论关系转换为无意义和有意义的悖论关系。认识论哲学探讨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悖论关系,人生哲学探求无意义和有意义的悖论关系,当人们“不厌其烦”地思索和争议人生的意义时,无用论哲学随之变成了有用论哲学。

从科学哲学的概念体系出发,可以引入“辨证原理”或“辨证法原理”的词条,以科学哲学的方式解释辨证法哲学时得出了辨证法原理的概念。悖论原理和转换原理在科学哲学的合成原理或互补原理的基础上产生了辨证法原理。当事物之间既表现为悖论关系,也表现为转换关系时,事件之间就表现为辩证关系。科学哲学有科学的基础,辨证哲学有科学哲学的基础,科学作为科学哲学的基础和科学哲学作为辨证哲学的基础符合科学哲学对应性的等效原理或等效性的对应原理。可以把悖论原理理解为静态的辨证原理,把辨证原理理解为动态的悖论原理。


悖论原理比辨证原理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好像哲学的对应性原理比科学的对称性原理、哲学的对应性破缺原理比科学的对称性破缺原理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一样,进一步说来,辨证法原理属于合成原理的类型,它是事物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在互补原理或合成原理的基础上合成的。悖论原理也属于合成原理的类型,它是在事物的对立性和转换性、事物的非对立性或和谐性与转换性在互补原理或合成原理的基础上合成的。狭义的悖论原理经过了事物对立性和转换性的合成,广义悖论原理不仅经过了事物的对立性和转换性的合成过程,而且经过了事物的和谐性和转换性的合成过程。

自然科学大致属于物质科学或第一类科学的范畴,社会科学大致属于人文科学或第二类、第三类科学的范畴。科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大类,可以分为物质科学、精神科学、物质和精神交叉科学的三大类,科学的分类符合科学哲学的可分割原理或可还原原理。没有纯粹客观性的物质科学和没有纯粹主观性的精神科学和文化科学符合科学哲学的不可分割原理或不可还原原理。物质科学的对象在人的意识和认识之外,而对物质科学的感知和认知则在人的主观性和主观能动性之内。物理学是物质科学甚至所有科学的基础,物质科学甚至所有的科学符合科学哲学物理论的等效原理。

物理学为物质科学、甚至为所有门类的科学提供了等效性和共同性的基本原理,因此,可以将化学理解为化理学,将生命科学理解为生理学和生物学,将数学看成是数理学,将水文学和天文学看成是水理学和天理学等。地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名称与物理学的称呼保持了一致,总而言之,所有门类的科学都是“理学”,好似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的道家学派用讲道理的“道”和“理”来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相互关系。假如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列子活到了今天,那么他们说不定在物理学或“事理学”的基础上将社会学定正为“社理学”,将人学和人类学定正为“人理学”,将行为学定正为“行理学”,将战争学和军事学定正为“战理学”和“军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