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前 言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范冠杰教授在2020年主编出版的《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充分体现了这颗“活化石”的经久不衰。范冠杰教授在精研中医经典、名医传承、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原创理论。该理论以“核心病机”为靶点,以“证素”为辨证的基础和规范,以“药串”动态组合为组方思路,针对动态变化的“证”进行序贯治疗,形成了“脉证-象思维-证素-核心病机-治法-药串一体化的“动-定序贯”辨治理论体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谨守核心病机,灵活运用药串,可解决临床各类疾病。下述范冠杰教授的临证医案就是很好的展示。
案 例 举 隅
刘某,男,62岁,阵发性房颤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4年,严重时心悸频发,伴胸闷、乏力气短,行走困难,连自己喜爱的太极拳都无法坚持。间断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查心脏彩超提示右房大,三尖瓣中量返流,二尖瓣、主动脉瓣少量返流。多次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天一次;曾间断服用可达龙100-200mg,每天2~3次,控制心率,当地住院期间还会加中成药血栓通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疗。但患者心悸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适逢范冠杰教授返洛阳省亲,经人介绍,前来寻求中医诊治。
首 诊 情 况
初诊时间:2021年3月19日
诊查:精神疲倦,乏力,近1周持续发作心悸、胸闷、气短,时有背部钝痛,伴恶心欲呕,自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不明显。心率约82次/分,房颤律,无下肢水肿;纳眠一般,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黄稍腻,脉弦细结。
辨 证 论 治
辨证:气虚血瘀夹湿证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利水化湿
处方:黄芪30g、葶苈子10g、丹皮30g、赤芍30g、红花10g、瓜蒌皮10g、薤白20g、竹叶10g、白术30g、茵陈30g、丹参30g、甘草5g。水煎内服,日1剂,早晚温服。另嘱:服用中药后,可暂停服西药;保持每日太极拳锻炼,时间循序渐进由短及长,运动强度以心率增加不超过基础心率的30%为宜。
上方服用近2月,患者自觉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仅在阴雨天气发作轻微心悸;每日太极拳锻炼的时间延长,且无明显乏力、气短等不适。
随 诊
二诊时间:2021年6月18日
诊查:患者为再巩固疗效,再次就诊,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可,无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纳眠改善,二便尚调;舌淡暗,舌下络脉迂曲,苔薄黄微腻,脉弦细。范冠杰教授辨证考虑其认为瘀血阻滞之象明显,兼夹肝郁,故在原方基础上加柴胡、白芍、薄荷,合丹皮共凑疏肝解郁宽胸之功;加莪术以加强活血破瘀通络之效。饮食、运动等生活调摄同前。此方服用1个半月,患者无心悸发作,无胸闷气短等,可每天轻松完成2-3次太极拳锻炼,还参加了太极拳公益表演,自觉身心舒畅。
三诊时间:2021年12月20日
诊查:患者停服中药近半年(未服西药),心悸未再发,复查血脂正常;近期因失眠就诊。刻下:神清,精神稍倦,无胸闷心悸,无乏力、头晕等,纳可,夜眠差,入睡难,易醒;二便尚可,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患者肝郁、水湿、瘀血阻络之象显著减轻,但存在心神失养之虞,故范冠杰教授在第一方基础上,易赤芍为郁金,加远志、白芍以柔肝疏肝、养神助眠。患者服用此方后失眠明显改善。
按语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头晕、黑蒙等症状,房颤时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会引起脑、肾等脏器的动脉栓塞,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导管消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西药治疗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佳,射频消融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并发症,较难被患者接受。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较小且缓解其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