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杨立华1988年考入浙江大学能源系攻读热能工程专业。1992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进入中国哲学教研室学习。1995年考取汤一介先生的博士。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及北京大学留校资格。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哲学以及魏晋哲学等。出版专著《一本与生生》 、《中国哲学十五讲》 、《宋明理学十五讲》、《气本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匿名的拼接》,译著《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等。
北大哲学教授杨立华论人生,太给力了,赶紧读。以下是他总结的人生哲理思想,一起来品读践行。
1
人生最缺乏的是确定性,在充满的变化和不测的世界,用自己善良的意志去构筑一个有确定性的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也是孔子的目标,实际上人生的目标不必要那么高远,由朴朴实实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样朴素温暖,力所能及的目标一点点扩展开去,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只要能让今日之世界比昨日好一些,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幸福。
2
儒家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前提含义,那就是当你不愿意被别人束缚时,同时请不要去束缚别人。如果你希望别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待你,你首先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财富,获得生命的部分幸福,更可以赋予物质以结构,正是人类劳动的这种特点,人类才创造出那么多奇迹。人的劳动可以把自身的内在结构通过物质改变到符合人类目的和方向上去,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把人的这种内在精神结构施加在物质上。
4
发扬自我主体性,懂得实现自我价值,时刻坚守做人底线,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些都必须要做到,而且尽可能地要把人的自主性多多扩散出去。
5
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他的生活状态尤其是跟他所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对物质外界依赖的程度越深,他得到的幸福就会越少。
6
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但人可以决定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们不能把追逐私利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如果这样,我们的生命力不仅会空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会不断萎缩退化。那些向下的事物会不断侵蚀你,腐蚀你的灵魂。
7
传统文化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背后说的其实是创造,是生命不停地劳作与完善。自强不息就是生生不已,二者都是极好的精神状态,充满了生命的乐趣和激情,是心灵的最高主动性的意志实现。
8
除了劳动,思考也是一种幸福。人通过不断思考赋予人生以意义。人为何要思考呢?因为人的精神存在,唯有通过思考才可以安顿自己的精神。
9
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儒家强调入世作为,主张生生不已,创造不息,因为儒家看到了世界的变化,而不是佛家所说的无常。这种变化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是促使人去发扬创造的,而不是让人意志消沉,悲观厌世的。从这个意义讲,儒家要比佛家对社会的贡献大很多。但是人性有恶和黑暗的一面,所以必须要有道家做补充,不然就会出问题。
10
道家强调效法自然,效法天地万物,而儒家主张仁。所谓仁,是一种内在的德性,一种生命的良善动力。在儒家看来,一个生灵的德性能力越高,其内在的仁就越多。仁是饱满生命力的具体象征。有了仁,社会和人才会开始往良好秩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