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关键问题
1.3.3 技术路线
1.3.4 总体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认知科学哲学第一种研究范式: 第一代认知科学
2.1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与贡献
2.1.1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
2.1.2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贡献
2.2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困境以及向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转变
2.2.1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困境
2.2.2 第一代认知科学向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转变
2.3 小结
第3章 认知科学哲学第二种研究范式: 第二代认知科学
3.1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
3.1.1 现象学
3.1.2 实用主义
3.1.3 日常语言哲学
3.2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科学基础
3.2.1 生态心理学
3.2.2 发展和教育心理学
3.2.3 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
3.3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进路:具身认知
3.3.1 具身认知国内外研究现状
3.3.2 具身认知对身体作用的探讨
3.3.3 具身认知研究的新进展
3.4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其他进路
3.4.1 生成认知
3.4.2 延展认知
3.4.3 嵌入认知
3.4.4 情境认知
3.5 小结
第4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内部诸进路的比较及整合
4.1 第二代认知科学内部诸进路的比较
4.1.1 具身认知和生成认知
4.1.2 具身认知和嵌入认知
4.1.3 具身认知和延展认知
4.1.4 生成认知和嵌入认知
4.1.5 生成认知和延展认知
4.1.6 嵌入认知和延展认知
4.2 融合心智
4.2.1 融合心智概述
4.2.2 融合心智面对的挑战
4.2.3 融合心智自身的辩护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情绪的“具身—生成认知”模型建构
5.1 “具身—生成认知”假设论证及实现方式
5.1.1 “具身—生成认知”假设论证
5.1.2 “具身—生成认知”实现途径
5.2 认知科学哲学视角下的情绪
5.2.1 情绪概述
5.2.2 情绪的认知理论
5.2.3 情绪的生理理论
5.2.4 情绪的进化理论
5.2.5 情绪的形式和表达
5.2.6 具身情绪
5.3 双人脑电平台搭建
5.3.1 双人脑电平台搭建的背景
5.3.2 双人脑电平台搭建的整体技术需求
5.4 情绪诱发视频的选取
5.4.1 理论模型
5.4.2 被试选取
5.4.3 实验环境
5.4.4 情绪视频材料
5.4.5 情绪主观报告问卷
5.4.6 实验流程
5.4.7 实验结果
5.5 基于脑电的情绪超扫描实验
5.5.1 实验任务设置
5.5.2 被试选取
5.5.3 实验材料
5.5.4 实验流程
5.5.5 脑电数据预处理
5.5.6 实验结果
5.6 小结
第6章 讨论
6.1 超扫描技术在认知科学哲学中的作用
6.1.1 从离线认知到在线认知再到超脑认知
6.1.2 共享的环境实现了“具身—生成认知”
6.2 认知科学哲学和库恩范式下的第三代认知科学
6.3 基于情绪的“具身—生成认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