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1 在《西方哲学史》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哲学(philosophia)是“爱智之学”,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具有抽象性、思辨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等特点,非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然而由于西方哲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特点,对于刚接触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掌握。如何教好这门课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我原先采用传统“干讲”教学方式授课。所谓“干讲”就是按部就班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点通过PPT灌输给学生,把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大体内容讲清楚,偶尔提问让他们思考并回答。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首先,课堂氛围沉闷。只有少数几个感兴趣的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大多数同学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有时死气沉沉,导致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其次,教师难以准确掌握教学进度。由于“干讲”,师生之间互动比较少,因而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有些章节的教学进度把握不准,不知道是讲得太快了还是讲得太慢了。最后,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西方哲学最大的功用就是增强思辨能力。然而以这种传统“干讲”教学方式来教授《西方哲学史》却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哲学问题,反而使学生按部就班,思想僵化,导致大多数同学对哲学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无动于衷。
2 “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主要内容
如何解决在《西方哲学史》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难题,这是我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为期八天的教师培训,其中对丁志勇教授讲授的《创新性培训课程设计方法》中的“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印象深刻,感觉似乎可以解决上述《西方哲学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何谓“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顾名思义,所谓“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是指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案,主要包括获取注意力、建立联结、介绍框架、激活旧知、引入新知、练习与反馈、复习与总结、制定行动计划等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密切相连。
第一步是获取注意力。所谓获取注意力就是通过一切手段获取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个步骤对整个教学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整节课的成败,因为万事开头难,只有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对这门课或这节课的兴趣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进行有效地教学。也可以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成功教学的开始。第二步是建立联结。建立联结是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分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某种联系。这个步骤的目的破除学生以个人学习为主的传统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有效教学提供铺垫。第三步是介绍框架。介绍框架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介绍框架应当具体扼要,切记大而空,面面俱到,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第四步是激活旧知。激活旧知就是要与以前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导入新课之前有必要激活旧知,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也有利于更好教学。第五步是引入新知。引入新知是整个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前面步骤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铺垫,都是为了讲授新的内容做准备的,因此如何引入新知显得尤为关键。讲授新知切记不要再采用传统填鸭式或灌输式“干讲”教学方式,否则事倍功半,而是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为教学新理念,采用启发性互动式的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步是练习与反馈。练习与反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七步是复习与总结。回顾和总结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好的总结应该言简意赅,切中要点,对整个教学来说甚至会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一步是制定行动计划。制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3 “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实际运用及其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是否可行,能否解决《西方哲学史》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只有实践才能回答。因此,本人培训之后就马上尝试着将“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运用于《西方哲学史》实际教学之中,以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为例来检验“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实际效果。